当前位置: 凯发k8注册登录-ag凯发k8国际 > 智政院 > 智政观点
研究 | 政府门户网站的「第一平台」价值和未来走向
时间:2020-05-11 14:01 浏览次数:


在我国成功控制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平台」在政府数字治理层面发挥了「一体两翼」的作用。相比于政务服务平台侧重于防疫服务应用创新,如「健康码」「口罩预约」「确诊患者同程查询」等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落地支持,政府门户网站彰显政府线上对外「第一平台」身份,在发布权威信息制止谣言传播、公布相关政策助力复工复产、汇聚信息与服务形成统一入口等方面发挥了更加综合性的作用。

 

比如中国政府网,开设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发布最新情况、最新政策、权威查询、权威回应、防控指南、预防常识等,并设立「疫情疑问权威回应」专栏,实时滚动更新,回应网民关切,同时也对各地疫情防控相关专题专栏进行了汇聚,形成统一入口。

 

 

江苏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江苏在行动」专题,不仅包含从中央到本省各级部门、各市县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部署信息,也有相关政策和专家连线等内容帮助网民答疑释惑;同时,实时更新的「疫情快报」大数据和视频新闻等内容对疫情概况和复工复产进度进行了直观展示,有助于迅速稳定民众情绪、提振公众信心。

 

 

山东省人民政府的疫情防控专题,不仅汇聚了各层级、多视角的防疫部署信息资讯,还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背景下的诸如「复工复产」「复学」「实时疫情」「口罩」「健康码」等热门关键词做了智能檢索的整合与排序,方便用户一键查找;同时,也在专题内聚合了一些疫情防控的相关服务,并在页面底部留有疾控中心专项24小时咨询热线,体现出门户网站信息、服务与互动综合入口的价值。


 


疫情期间,政府门户网站虽然没有产生如同「健康码」一样的爆款应用,但作为数字政府「第一平台」,其信息发布和回应的「权威性」和「一手性」,在疫情各阶段起到的舆论场稳定营造和公众信任支撑作用不容置疑。国外一项调查表明,在定期访问或使用政府网站的人群中,有高达43%的人对政府评价比两年前更高,而33%不经常上政府网站的人,对政府的态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使用政府网站越频繁的人,越容易对政府产生好感。


政府门户网站的政策路径

政府门户网站从无到有,再到明确成为政府线上对外「第一平台」,经历了多年发展历程。回顾这个历程,智政院理出了国务院办公厅针对政府网站出台的5项重要专项政策,这些政策节点为政府门户网站绘制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1.(现已因时效废止)

本文件明确「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标志着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部门网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并且提出「把政府网站真正办成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平台」这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基准定位,意味着自彼时起,全国政府网站形成了一个各级政府利用线上进行「政务公开」的渠道网络,也为门户网站注入了「以信息为本」的基因。


2.

相隔5年之后,国办再次出台的文件聚焦于网站管理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对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政府网站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互动交流作用……不断提升政府网站工作水平」,应当说,这是政府网站体系形成5年以来,中央针对各地各部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专门提出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注重管理职责的边界划定与落实,并且强调信息审核的重要性,网站整体的安全性和连通性,同时,将网站的基本定位从「政务公开」深化为「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两个方面,使定位更加清晰和符合时代特征。此外,文件指出「对确实无力管好的网站或栏目,要果断予以关闭。」这一说法可谓此后政府网站进入集约化时代吹响的一个前奏

 

3.

本文件的着力点是政府网站的「信息内容」建设,从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内容支撑、组织保障等方面做出指导性安排。本文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两点在于,一是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  (国办发〔2007〕54号)当中提到「各级政府网站要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首次在电子政务专项文件中再次强调「要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二是首次明确提出「推进集约化建设。完善政府网站体系,优化结构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各省(区、市)要建设本地区统一的政府网站技术平台」。通过本文件,政府网站既稳固了自身对外「第一平台」的定位,也确立了集约化建设的推进大方向。

 

4.

来到2017年,大名鼎鼎的「47号文」(简称《指引》)发布。《指引》明确了政府网站集约化的具体路径和要求,「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实现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此外,《指引》也首次明确政府网站名称、域名、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首次明确提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库概念,要求构建统一信息资源库;首次系统化提出政府网站开办整合的流程要求。《指引》是一个系统性对政府网站集约化和其他相关标准化工作作出细化部署的顶层设计文件,为政府网站发展,尤其是集约化建设提供了一份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说明书」。同时,相比前述文件,《指引》在政府网站总体定位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是将信息公开细化为: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二是明确将「办事服务」加入进来,形成了「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办事服务」新的四大职能布局,实现政府网站从信息发布向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及政务服务的转变。

 

5.

《指引》印发一年后,国办印发了开展集约化试点工作的文件,「推进政府网站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建设基于统一信息资源库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带动试点地区政府网站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支撑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的无缝对接,能够随技术发展变化持续升级和灵活扩展」,如果说《指引》是一份「顶层设计说明书」,那么本文件就是一个「具体实操策划案」,通过山东等10个试点地区建设集约化平台,形成标准规范,构建信息资源库,提供一体化服务等实践《指引》做出的顶层设计安排,以及优先采购国产软硬件系统设备,支持ipv6等举措满足数字政府新常态的要求,「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全国政府网站的集约化进程。

 

从以上5项文件中我们可以条理分明地看到政府网站政策路径的两条脉络:一是政府网站的定位越来越与时俱进:从「政务公开」到「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再到「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办事服务」,大方向上从单一的信息导向转为「信息、服务融合」导向;二是政府网站的建设模式从孤立分散走向集约化,有一个明确的需求萌发、概念引入、顶层设计、试点实践,最终通向全面推广的政策引领过程。这两条脉络一个在满足公众诉求上做加法,一个在控制体系冗余上做减法,不断稳固政府网站作为面向公众的线上「第一平台」的总体站位。



政府门户网站的未来走向

迈入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爆发、中美国际关系的全面僵持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国家对「新基建」的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关键年等内部条件,以及政府网站本身确立的「第一平台」定位,都将对政府网站的未来演进趋势起到或大或小的塑造作用。

 

1. 满足「办事服务」的定位必然以推进「服务融合」为基础

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在10个试点地区按照文件部署顺利完成集约化建设之后,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会促进全国其他地区的集约化更加顺利地推进。当前的集约化,无论是以浙江为代表的统建模式还是以江苏为代表的统分模式,总体目标一般确立在区域内政府门户网站的统一集中建设和运维。但集约化的高级阶段,除了门户网站体系本身的纵向集约贯通,还应该包括和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的横向深度融合,如此方能完全满足《指引》提出的四大定位中的「办事服务」这一定位。而目前来说,各地的集约化门户网站平台上的服务融合程度参差不齐,融合较浅的模式是在「办事服务」频道页做了一个服务分类的「外壳」,点击具体办事跳转到政务服务平台重新登录,用户体系并未打通;更深层的融合则是与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体系打通,统一用户跨平台登录,用户中心可以查看跨平台的用户信息;而以山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代表则更进一步,将政务服务平台的整个办事过程闭环「复制」到了门户网站,用户办事不用再跳转到政务服务平台,完全在门户网站内部完成。「服务融合」深度会被一个地方的管理模式、建设预算、公众需求等各种因素所左右和影响,短期内无法简单地要求各地达到山东模式的深度。但智政院认为,用户体验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应当为融合程度划出一道「底线」,即能够让政府门户网站的「注册用户」流畅地完成整个办事服务过程,并且在门户网站的个人中心提供办事进度的实时反馈。至于实现方式是通过将办事流程整个搬到门户网站内部完成,还是通过与政务服务平台的统一用户和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来达成,这都不影响公众用户对政府「第一平台」可以提供良好办事服务体验的感知。

 

2.世界时局和中国发展目标谋求网站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播」

2017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今来看,此言可谓一语中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并且短期内没有完全结束的可能性,使得全球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中美关系的冻结更是为世界贸易恶化雪上加霜。在世界剧变的2020年,我国一方面要守护全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疫情相对平稳局面,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夺取全面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的预定目标,以及保持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基本航向不偏移。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已经看到政府网站建设了大量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惠企政策专题专栏,而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依然会大量出台各类关于防控疫情、扶贫扶弱、激活经济方面的政策和部署,以及组织大量相关新闻和资讯的发布与传播;老百姓和市场主体为了活下去以及活的更好,也同样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以上信息敏感而渴求。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节点上,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权威资讯和进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这意味着政府门户网站需要强化信息发布、智能检索、专题建设以及作为官微、官博等其他官方渠道的信息基础支撑能力,从而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发布热点政策和解读,传播社会重要真相、辟谣止谣,来满足政府侧和公众侧的社会治理双向需求。

 

3.5g」促使政府门户网站从「信息到服务」全方位进化

5g作为我国在科技高精尖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张王牌,国家一直大力投入各项资源进行产业扶植与催化,而「新基建」战略的全面推行,无疑更使通讯产业5g化进程「如虎添翼」。2020年底5g信号即将覆盖我国主要城市,而市面上的5g手机生态对消费者已经提供了足够宽广的选择面。5g全面接管移动通讯网络将使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带宽、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得到质的飞跃,迈入全新阶段。在政府门户网站方面,5g除了促使「访问渠道进一步向移动端偏移」以外,对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和「服务」这两个总体导向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息方面,「信息表达方式从图文二元化转为立体多元化」,5g的带宽优势,让发布新闻、公开政策和解读文件从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进化成包含音视频、动画,乃至vr内容在内的多元化富媒体范式,从「图文并茂」到「声情并茂」;在服务方面,「办事服务效率和自由度将获得极大解放」,5g的高速传输、低延迟,让电子证照的上传、调取、校验以及业务审批流转的过程大为缩减,办事从「秒办」向「毫秒办」进化,通过超高清的远程视频连线,拓展出人工窗口、自助机、网上办理之外的「第四空间」,综合人工与线上办事优势,带给公众全新的办事交互体验。政府门户网站在信息与服务融合全面打造对外「第一平台」的进程中,5g将打破数据传输的束缚,造就具有磅礴想象力空间的办事场景和办事体验。

 

4.「数据开放」将成为政府门户网站社会价值体现的全新着力点

20204月9日,正式公布,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文件要求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就在本次疫情当中,各地已经展示出数据发布和数据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的面貌,虽然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次疫情数据开放,很多地方不仅发布了数据,还开放了数据,然后社会又迅速利用了这些开放出来的数据做成了各种应用,服务于社会公众。虽然「数据发布(开放)」并未明确进入《指引》提出的政府网站四大定位当中,但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当中,「数据发布」已被列入了加分项指标。这些情况都说明,在中央文件的部署下,在「新基建」对大数据的加持下,在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下,政府网站将「数据开放」纳入重要职能定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目前,虽然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大多也不约而同地开设了「数据发布(开放)」栏目,但在实际情况当中,能够为公众发挥真正价值的不多,有些地方建设的栏目发布出来的全是干巴巴的罗列数据的文章,更不用说提供数据集的下载和接口,公众根本难以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有的地方名义上提供数据集的下载,然而实际提供的数据集数量和种类十分有限,也不是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数据,沦为鸡肋。然而从疫情数据开放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并非没有值得开放出来的高价值数据,社会也并非不能将这些数据价值充分利用起来服务大众,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已经明确将数据认定为一种与资本、劳动等具有相同地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政府门户网站是否有足够强的自我驱动力去做好「数据开放」。

 

经过集约化的「瘦身」之后,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在我国超过500多万家网站阵营里,占比已经进一步缩减到0.5%以内,但政府门户网站却承担着对外发布政府政策措施、表明政府立场态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互动交流、政务服务、数据开放渠道等一系列重要职责,是政府在互联网端的「数字化孪生」。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运维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技术变革、响应社会需求,让政府对外「第一平台」承载更多社会价值,变得更加「实至名归」。



网站地图